01.前言
齐桓公登基后,齐国从无君的混乱局面中解脱了出来。
伴随着管仲在内、军、财三个方面实行的一系列政治改革,使齐国底层人民增加了农业、经济方面的产量与产值;军民一体的军事体系,加强了军队的作战能力与凝集力;接着通过修订税收等政策,将底层产出的相当一部分财富汇入到统治阶层进行分配消耗。
同时期,中原列国几乎都陷入内乱的纷争,东边列强当属齐鲁两国。
这一篇文章我们就来看看,齐桓公在春秋初期的乱局中,如何编织霸业的雏形,确立自身霸主的地位。
02.不容轻视的邻居:鲁国
从地理位置上看,在东边能对齐国产生影响的大国可能就要算鲁国了。虽然鲁国的实力略逊于齐国,但在齐桓公称霸之前,鲁国依然展露出了东方大国的实力。
齐桓公刚夺得政权时,他的政治对手公子纠在鲁国的帮助下依然在为夺权而行动。因此为了根除祸患,齐桓公向鲁国发难,出兵击退了公子纠的部队,并逼迫鲁国杀掉公子纠。
齐鲁两国的矛盾至此就暴露了出来。
仅一年后(前685年),齐桓公再次以鲁国支持公子纠为由,出兵攻打鲁国。
恰巧此时极具军事才能的曹刿(guì)向鲁庄公自荐去对抗齐国,鲁国作为弱势的一方在长勺与齐军对峙。
曹刿见齐人击战鼓准备进军,但他却让将士们按兵不动。一直等到齐军第三次击鼓时,曹刿才允许己方的兵士们擂鼓前进。
果然,多次击鼓而不进军致使齐军的士气低下,鲁人凭借高昂的士气成功击退齐国的部队。这就是"
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
"的典故。
齐军撤兵后,曹刿也不急着追赶,而是观察齐军撤退的状况。当他发现路上有许多丢弃的战旗和武器时,才下令对齐军展开追杀。
曹刿这么做是担心齐人诈败,引诱鲁人进入包围圈。当他发现齐军的战旗和兵器折断散落在路边时,才确认齐军是真的溃败,这才展开反击。
就这样,鲁国人于长勺一役以弱胜强战胜了齐国。鲁国实力虽比不上齐国,但齐国也无法轻易撼动鲁国在东部的地位。
鲁国趁此机会,又向西侵犯宋国。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,齐国连忙与宋国结盟,双方计划对鲁国展开夹击。
鲁国公子偃认为齐国虽然强大,但宋国弱小涣散;再加上地势上鲁国分割了齐宋的联线,只要鲁国把宋国击垮,那齐宋的联盟就会瓦解。
因此公?偃极力地主张对宋国出兵。或许是鲁庄公担心自己腹背受敌,否定了公?偃的提议。但公?偃不顾鲁庄公的反对,在夜里亲自带兵出击,击垮了宋国的部队。
果然齐人见宋人打了败仗,主动退兵回国,齐宋合围鲁国的计划就落空了。
宋国接连打了两次败仗,爆发了内乱,这一时期宋人忙着解决国内的纷争,暂时无法顾及国与国之间的争衡。
由此可见,鲁国作为齐国的邻国,虽然实力稍逊,但齐国对抗鲁国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。
在正面战场的交锋中,鲁国依然有能力抵御齐国的进攻。
03.齐国影响力的辐射
这个时期,中原列强(郑、晋、卫、宋)都难以走出内乱的阴霾,再加上少数民族(荆楚、山戎)对中原的挤压,此时国力较强的还是只有东边的齐、鲁两国。
要说齐国最终让鲁国臣服,TokenPocket官网却是换了一种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。
齐桓公趁鲁、宋打仗的间隙,已经吞并了西边的谭国。接着齐国又拉上宋、陈、蔡、邾在北杏会盟。
此次结盟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宋国的内乱。这和先前齐国平息卫国内乱的手段如出一辙,不仅干涉了他国的内政,还确立了盟主的领导地位。
遂国没有响应齐国,拒绝参与北杏盟会。齐国在盟会结束后,以此为借口兼并了遂国。可以看出齐国西进的目的还是比较明显的。
齐国拉拢了几个小国确立了盟主的地位后,便开始向鲁国施压。
据《史记》记载,前681年前后,齐国向鲁国发起了三次进攻。鲁国面对齐国这一轮的攻势,寡不敌众,连吃几次败仗,无奈之下被迫答应与齐国在柯地结盟。
至此,齐桓霸业的雏形就打造得差不多了。
04.宋、郑两国服从齐国
宋国
宋桓公在北杏之盟后不久又背弃盟约。
齐桓公为了树立盟主的威严,便借周王室的名义,带着诸侯联军向宋国进攻。显然,刚经历了内乱的宋国没有能力抵抗诸侯的攻势,硬生生地被齐桓公胁迫,再一次屈服于强大的齐国之下。
郑国
郑庄公去世后,郑国小霸的事业中断,国内局势一直在内乱中摇摆。先前被赶出国的郑厉公,见郑昭公被杀,就又有了回国复位的想法。
厉公挟制了郑国的大夫傅瑕,与他盟誓,要求傅瑕帮助自己回国登基。傅瑕按约杀了郑国当政的郑子婴,迎接厉公回国。
但郑厉公却在称君后失约,以傅瑕有二心的罪名将其杀害。随后郑厉公又清剿一些朝中他不信任的士大夫,以此来巩固他的政权。
至于说为什么郑厉公要用这种背弃信义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统治,我认为这与他之前的经历分不开。
郑厉公第一次上位,是因为宋国用了同样的形式对郑国内政进行干涉,胁迫郑国大夫祭仲支持郑厉公称君。
要知道祭仲是郑昭公的保护人,迫于宋国的压力才支持郑厉公。当郑厉公回国后,却发现自己的权力被颇具声望的祭仲架空,从而产生暗杀祭仲的想法。
不过厉公杀祭仲的计划失败,致使自己流亡国外。
我认为郑厉公的两次登基在当时都算不上是用"正统"的形式上位。所以他为了捍卫和巩固自己的权力,在国内就要下狠手铲除异己。
郑厉公二度上位后,认清了当时的国际局势,他主动向齐国示好,表示愿意归顺于齐国的领导。厉公通过找靠山的手段,避免郑国在外部遭到打压,进一步维护了自身的统治权。
05.后续
不久后(前680年),齐国先后两次主导中原列国(齐、宋、陈、卫、郑)在鄄(juàn)地会盟。至此齐桓公霸主的地位基本就确定了。
纵观齐桓公霸业的初成,齐国更多采用的是外交上的手段。齐国兼并周边的小国,拉拢中原诸多小国才迫使鲁国求和。
齐桓公虽有西进的意图,但并没有绝对的实力越过鲁国这个障碍。也就是说齐桓公孵化霸业的初期,并没有展现出绝对的军事力量。
齐桓公要坐稳盟主的位置,就要调和盟友间的关系,以保持联盟的稳定。这是齐国需要解决的内在问题。
同时,此时期北边的山戎与南方的荆楚持续对中原诸侯侵扰,中原地带遭到异族的挤压。这是诸侯列国需要面临的外部矛盾。
为了处理这内忧外患棘手的问题,在管仲的提议下,齐桓公接下来以盟主的身份主持了"
尊王攘夷
"的事业……
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继续讲述春秋历史,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们~
宋国齐桓公郑厉公齐国鲁国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